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农业食品正文

专家解读半年来猪肉价格为何这么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30 浏览次数:68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9月经济数据显示,9月的CPI仅比8月下调了0.1%,仍在“6”的高位运行,食品仍是CPI上涨的“助推器”,猪肉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比涨幅高达43.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4%,虽然最近几天价格稍微有些微调,但仍在高位运行。这半年来猪肉价格为什么这么贵?如何保持平稳的价格而不要经常出现大起大落?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徐小青、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乔娟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副处长刘刚。
  
  ■主持人吕红星
  
  这次猪肉价格上涨并且持续时间较长,除了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工资上涨等成本提高的部分拉动作用之外,主要是由猪肉的刚性需求和供给相对不足所导致的
  
  中国经济时报:此轮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持续时间已长达半年,而且目前也没有出现人们预料中的周期性回落,普遍认为成本提高是这次猪肉涨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各位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哪些原因?
  
  徐小青: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涨幅确实比较大,而且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从前几年的情况来看,2006年—2007年猪肉价格下跌严重,导致许多养猪户退出市场,供给减少,紧接着出现了2007年年底至2008年年初的猪肉价格大涨,政府为抑制价格上涨,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养猪,之后2009年—2010年价格一直没有大幅度的波动。这次猪肉价格上涨我认为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饲料和人工成本一直在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猪饲料价格指数,我们可以看到从2003年到2010年,价格指数涨到1.73,这还只是个平均数,在这期间人工成本涨幅更是明显,人工费用由约50元/天上涨一倍多。二是目前正好是养猪方式转型期,2006年以来许多散户都退出了养猪市场,规模化养殖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但规模化养殖需要资金、土地和技术,形成一定的规模需要时间。当前正好处于这样一个散户退出、规模化养殖正在形成的中间阶段。三是目前市场资金过多,许多产品、服务,尤其是农产品都在不同程度涨价。
  
  乔娟:这次猪肉价格上涨与2008年以来的前几次涨价相比,确实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但我们不能只看到猪肉价格上涨持续的时间而看不到前期猪肉价格下跌持续的时间。单纯从价格上来说,猪肉价格是上涨了且涨幅很高,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猪肉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并受生产成本变动的影响。
  
  这次猪肉价格上涨并且持续时间较长,除了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工资上涨等成本提高的部分拉动作用之外,主要是由猪肉的刚性需求和供给相对不足所导致的,或者说是猪肉价格波动周期中的价格上涨阶段的实际表现。
  
  从猪肉需求方面来看,众所周知,猪肉消费需求占中国居民肉类消费需求的比重虽然在下降,但仍然很高,全国平均水平在65%左右,如果考虑到一些少数民族和特定信仰的居民不吃或者很少吃猪肉,猪肉消费人群的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比重将更高;加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猪肉等畜产品的需求量还在呈上升趋势。因此,可以认为中国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呈现一定的刚性特征,供给水平的增减波动会很快通过市场价格体现出来。
  
  从猪肉供给方面来看,下面两个主要原因导致2010年以来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处于较低水平,从而导致猪肉供给不足。一是2008年至2010年下半年生猪价格一直相对较低,生猪养殖者亏损严重,很多养殖者压缩存栏规模,大量散养户甚至停止养殖;二是2010年年底至 2011年年初生猪疫病流行,导致仔猪、母猪甚至肥猪死亡率高等。
  
  刘刚:我认为饲料成本的大幅上升以及人工费、防疫费等不同程度的上涨,是猪肉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实际上,猪肉价格变动主要还看生猪的存栏、出栏情况以及猪肉市场供求情况。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上涨明显,目前价格比年初涨了30%,养猪收益明显,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较高,生猪存栏也有所增加,但全国生猪及能繁母猪的存栏量自2010年开始逐步减少,虽然总体上主要数据指标仍在安全线之上,但相比2010年之前的两年,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下降还是较大的,这样就使得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而供求关系变化是除成本这个原因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产品市场波动是正常的,我们想要避免的是价格的大起大落,以及价格周期性的大幅波动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中价格起伏本是正常的经济现象,但V字形的价格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养殖户来说都是不能承受的。每次猪肉价格大涨之后,国家除鼓励农民多养猪外,又是补贴又是大量进口猪肉来平衡国内价格,而生猪的生长周期一般为6个月左右,所以半年以后很容易出现肉贱伤农,从而为下一次的涨价埋下伏笔。各位认为如何才能跳出这个怪圈?
  
  徐小青:农产品市场波动是正常的,我们想要避免的是价格的大起大落,以及价格周期性的大幅波动。前面已经谈到过,政府要做的就是建立调控机制,降低价格波动的幅度;建立疫病防治机制,为生产者提供相关的服务,再有就是及时提供有关市场供求信息等。
  
  乔娟:生猪的生长周期实际上不是只有6个月这样短,从补充后备母猪,到能繁母猪产出仔猪,再到仔猪育肥后上市,至少需要1年多的时间。
  
  为了跳出所谓的V字型怪圈,我认为政府应按照以下思路改进和完善生猪产业支持政策,促进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障猪肉价格相对稳定。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属于公共品性质的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生猪疫病对生猪生产有破坏性影响,要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花大力气做好生猪疫病防控工作,完善生猪疫病防控体系。
  
  二是要尽快完善具有公共品性质的生猪市场预警系统。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信息采集方式,提高生猪供求信息的准确性;确定专门的生猪信息发布主体,便于养殖者获取信息;市场行情分析和预测要具有合理的前瞻性。
  
  三是进一步促进生猪产业组织合理化。一方面要适度引导生猪规模化养殖,另一方面要鼓励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社。
  
  四是恰当选择政策出台时机并保障政策相对稳定。生猪产业政策要有可预见性,并且要以一定的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减少生猪养殖者对政府扶持政策的不合理预期。
  
  五是要进一步完善猪肉收储政策并建立三级储备体系。
  
  六是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进一步完善生猪市场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培育生猪期货市场。
  
  刘刚:生猪生长周期为6个月左右,但仔猪市场供求出现大幅波动后,生猪的生长周期会明显延长,所以,在有些情况下,猪肉价格出现起伏,调控和恢复供求平衡的时间会较长。我认为,还是要建立基于目标价格的调控机制,从供求调节、市场预期、社会与政府储备、疫情防治、市场监管、信息引导、食品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多部门协调,形成一套有效的猪肉价格监测预警及异常波动调控机制,实现监测准确、预警及时、调控常态,从而保持价格持续稳定。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许多外资企业如高盛公司、德意志银行等竞相投资中国的生猪市场,从而对中国的猪肉市场“推波助澜”,你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目前外资在中国的生猪市场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定位?
  
  刘刚:外资企业投资生猪市场,从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来看,是好事,它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养殖模式参考,提高国内生猪养殖技术和水平。从目前情况看,外资企业生猪投资规模在全国范围来讲不算很大,不足以对猪肉市场造成大的影响。若随着外资企业投资规模增长市场占比明显增加时,则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猪肉市场作为重要的民生领域,还应以国内企业养殖规模占主要部分为宜。
  
  徐小青:关于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养猪市场,上次猪肉价格波动后热闹了一阵子,后来降温了,最近好像又说起这事来了,我认为不必过多解读。我们需要了解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背景,多是以看好中国的农产品市场潜力、寻求商机想赚钱为动力的,另外我们也要看外资进入的方式,多是通过和中国企业合资、参股的方式参与,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当然我们不能说对外资渗入到国内的生猪产业不重视,但也不要觉得它就能控制中国的生猪市场了,中国的市场,政府进行调控还这么难,要想控制它谈何容易。另外有一些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也有投机之嫌,原来是炒房、炒石油,现在看到猪肉赚钱,又开始投机。
  
  乔娟: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实际上并不像国内的某些媒体所说的那样想要控制中国的生猪和猪肉市场。外资进入中国养猪行业并不是直接进入商品猪养殖环节,外资主要进入的是中国的种猪养殖环节。我国目前出栏生猪的主要品种是进口品种,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长期获利的需要,国外种猪企业不会一次性把原种猪卖给中国企业,进口种猪通常使用5年左右就需要更新。因此,中国巨大的生猪产业规模和种猪市场空间,必然吸引外资通过进口、合资甚至独资等形式向中国供应所需要的种猪,这也是中国生猪产业发展需求所引发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一定的互利性。当然,长期来看中国生猪产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自己解决优良种猪的供应问题,正因为这样,国家已经开始在这方面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并且进一步加强对本国种猪产业发展的支持。
  
  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希望猪肉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价格的波动是正常的,但大起大落对谁都没有好处。政府调控的目的就是使价格基本稳定,在生产者收入和消费者承受能力之间寻求平衡
  
  中国经济时报:在这段时间的价格上涨过程中,猪肉起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许多人认为,政府往往重视治理涨价而忽视降价,从而给人一种重市民、轻农民的感觉,各位认为是不是这样?政府应如何做才能平衡二者的关系?
  
  乔娟:首先我不赞同“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上涨引起的”这一观点。一方面导致物价总体水平上涨的原因很多,猪肉只是其中的一种消费品而已,在物价总指数中所占的比重有限;另一方面猪肉价格的上涨既是猪肉价格周期波动规律的实际体现,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农产品价格方面,相对而言政府确实存在重视涨价而轻视降价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农民相对市民来说还是一个弱势群体,话语权与市民相比要弱得多。
  
  很多农产品因为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受自然因素等的影响,价格周期波动幅度都比较大,而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清楚农产品价格周期波动的真正原因,价格低时很高兴,价格高时就抱怨。近年来多数消费者已经能够接受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周期波动,媒体和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宣传功不可没。当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媒体和政府应该研究导致价格波动的真正原因并通过科普宣传等形式传递给消费者。要让消费者了解农业生产尤其是生猪养殖的周期性特点,当供给短缺发生后必须要有一个恢复周期;要让消费者知道是否可能通过增加进口等手段来直接干预市场供给及价格,后果将会怎样。
  
  绝大多数养猪者前两年一直在亏损中经营,现在好不容易猪肉价格上涨能够赚些钱,难道不应该弥补一下养猪者的损失?所以,我认为政府不应该过度干预市场价格,而应深入研究涨价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生猪产业生产周期长和客观上存在着周期波动的特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缩小猪肉价格的周期波动幅度,从而避免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
  
  徐小青:我觉得还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希望猪肉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价格的波动是正常的,但大起大落对谁都没有好处。政府调控的目的就是使价格基本稳定,在生产者收入和消费者承受能力之间寻求平衡。我国的生猪市场从1985年就放开了,属于最早放开的农产品市场,放开之后基本由市场在调控。猪肉在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中占60%多,如果只算猪肉、牛肉、羊肉消费的话,所占比例约80%,对食品价格影响比较大,所以在价格大幅波动时政府要调控。当猪肉价格处于高位时,国家会鼓励农民多养猪及适当进口猪肉来平衡价格;但当猪肉价格比较低时,目前采取的措施相对要少,从这一点来说确实还有问题,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国家的本意,前面说过了,政府寻求生产者收入和消费者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现在正在探讨这个问题,可以给养猪户直接和间接支持,间接支持如已经采取的建立政策性保险、增加动物疫病防治的投入、支持建立规模化养殖小区等;直接支持方面,可以探讨与养猪农户共同建立风险基金,市场价格低于养猪成本时,给生产者直接补贴等。
  
  刘刚:涨价固然要重视,实际上,在价格大幅下降的时候,更应给予关注,大幅下降后往往会面临大幅上涨风险。我认为,应分不同情况来判断是重市民还是重农民。建议改进现有“涨跌都补”的补贴制度,可建立基于目标价格的浮动补贴制度,在价格大幅上涨时,应“重市民、轻农民”,适当减少养殖户补贴、增加低收入群体补贴,鼓励扩大养殖规模;在价格过度下跌时,要“轻市民、重农民”,适当增加养殖户补贴,减少低收入群体补贴,同时适度缩小养殖规模,但其中对目标价格的确定以及对补贴规模的把握则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调整与检验。
  
  未来一段时期,猪肉价格不会暴跌,也不会出现暴涨,整体上保持平稳运行
  
  中国经济时报:有人认为马上就要进入冬季,猪肉将进入消费高峰期,所以在半年内猪肉价格不会有大的波动,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而有人认为随着生猪出栏大量投放市场,猪肉价格将会出现暴跌。基于你们对这次涨价的认识,各位的判断是什么?
  
  乔娟:要想权威准确地预测未来一段时期的猪肉价格走势,必须能够准确预测未来一段时期的生猪可能出栏情况,因而至少需要全面掌握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全国各地区的后备母猪、能繁母猪、仔猪、育肥猪等的规模和养殖情况,需要了解养殖成本的可能变化,也需要预测疫病可能发生和控制的情况,还需要了解猪肉替代品的价格变动趋势。如果一定要对近期价格走势作出一个大致的判断,根据我能够获得的不全面的而且不一定准确的信息,考虑到生猪生产的周期性特性,以及马上进入冬季这个传统的猪肉消费高峰期,我认为猪肉价格不会在短期内大幅度下跌,在没有重大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短期内也不会出现暴涨,因而会在目前相对较高的价位维持一段时期。
  
  徐小青:因为没有做细致的调查分析,这个问题不能肯定地说降或不降,但凭经验判断我认为大幅降价不可能,因为成本在那儿呢,而且也没有暴跌的条件,暴跌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供给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二是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突然大幅下降,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大头,所以这种情况不会出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猪肉的消费弹性与食盐、粮食相比要大一些。综合起来考虑,猪肉价格还是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会暴跌,而是会保持平稳运行。
  
  刘刚:由于生猪养殖周期较长,存栏量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增加,加上四季度是肉类消费旺季,牛羊肉市场价格也处于高位区间,导致牛羊肉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充当替代品,猪肉价格很难大幅回落,预计四季度猪肉价格将高位企稳。另外,天气、生猪疫情(如生猪流行性痢疾、生猪高热病等)、特殊事件等因素还会影响猪肉市场出现结构性、局部性供需失衡。综合考虑,猪肉价格不会大幅跌落,整体上保持平稳的同时可能进行一些微调。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