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电子元器件正文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拐点将到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05 浏览次数:65
  能耗是决定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虽不属于高能耗产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耗水平仍然偏高。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进入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负增长阶段,而我国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处于能耗总量上升阶段,这突出反映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赛迪智库认为,深入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发展模式和发展质量方面的不同,找出我国电子制造业能耗逐年增加的深层次原因,积极采取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技术设备、规范行业管理、推进绿色制造健康发展等措施,是推动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节能减排重大任务、实现转型升级根本目标的关键。
  
  一、聚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能源消耗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5年的950.6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4155万吨标准煤,占工业能源消耗比重由1995年的0.72%上升到2010年的1.35%。能源消耗呈现以下特点: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九五”、“十五”期间能源消耗规模较大
  
  “九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上升幅度较大,年均增速达到16.8%。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彩电及计算机产品已步入成熟期,大规模生产工艺较为完善,市场需求高速增长。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抓住这一契机,一方面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环节转移,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国内企业,彩电与计算机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速分别达到近25%和50%,在迅速带动产业规模增长的同时也促使能源消耗量较快上升。“十五”时期的能耗增长动因与“九五”相类似,虽曾在前期遭遇美国网络泡沫危机冲击,致使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有所下降,但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成熟与发展,手机成为带动产业快速增长的关键产品。产业链配套日趋完善、市场需求不断高涨,我国手机产量2000—2005年的年均增长率已超过50%,直接导致能源消耗量迅速上升。
  
  (二)产业规模增速日趋稳定,“十一五”期间能耗增速有所放缓
  
  进入“十一五”后,彩电、手机、计算机等整机产品的市场需求已趋稳定,2006—2010年,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年均增速仅为8%,不再具备带动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高速增长的能力。新的增长点尚在培育之中,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产业规模步入了平稳增长期。相对于“十五”期间年均25.6%的增速,“十一五”期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仅为15.9%,其能耗增速势必趋缓。
  
  (三)太阳能光伏等基础行业较快发展,对产业能耗总量上升产生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整机增速虽然减缓,但以太阳能光伏等为代表的能耗相对较高的电子基础行业增势较为突出。2010年,电子器件行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9690.4亿元,高出全行业平均增速(25.5%)13.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投资1661亿元,同比增长57.5%,比2009年提升了54.7个百分点,其中光电器件、电光源投资增速分别达到75.5%和67.1%。这固然有利于带动产业增长,但同时也对生产能耗绝对值的持续上升构成了一定助推作用。预计“十二五”期间,在政策带动及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基础行业仍有加速增长空间,如不采取有效节能措施,耗能总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二、发达国家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已呈稳定负增长趋势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发达国家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经历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大调整,着重于发展耗能低、耗材少、附加价值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保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品牌、营销、产品设计等产业链高端部分的控制,而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低端部分大规模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通过产业的国际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负增长。
  
  发达国家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制造业环节减少,能源消耗持续下降
  
  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国家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大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区,本国制造环节相对减少,典型企业如IBM更是将其PC制造业全盘出售,彻底转型为IT服务提供商。日本电气和电子产品的生产商也逐步将制造环节向我国转移,产业总能耗也随之降低。另一方面,自2000年起遭遇“网络泡沫”危机后,在产业蒙受损失的同时,也促使发达国家意识到了建设下一代网络和发展信息服务应用的重要性,谷歌、苹果等新兴势力崛起,成为美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坚力量,产业虽然持续保持较为庞大的规模,但能耗已逐渐下降。2006年美国电子产品产值为2700亿美元,与2002年的2786亿美元相比,年均负增长率达到0.8%,能耗年均负增长率则随之达到10%。美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的拐点出现于21世纪的前五年,而此时的我国正逐渐成长为全球首要电子产品制造基地,能耗不断上升。
  
  (二)产业结构趋于稳定,能耗呈现微弱负增长态势
  
  一方面,发达国家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已较为稳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技术改进也到了成熟阶段,短期内不会再出现大量制造环节转移,在没有新突破的情况下,能耗不会再有大幅波动。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欧洲等已重新开始重视制造业的根基作用,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思路,主推高端制造业,将现有制造业规模以高附加值生产为导向适度扩大。预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发达国家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将保持低速稳定增长,能耗呈微弱负增长态势。
  
  三、影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的深层次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先以明显趋势上升,在经历了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能耗不断下降,随后能耗上升趋势趋于缓和并出现拐点。但这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能耗的降低并不是无限的,最终将趋于某一底线。当前我国真正需要深入挖掘的,是发达国家已出现能耗拐点,稳步进入能耗负增长期,而我国尚处于能耗总量及增速上升阶段的深层次原因。这也是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由大变强的关键任务之一,需要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发展模式存在差距
  
  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平均每万美元产值能耗约为0.05吨标准煤;而同期美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平均每万美元产值能耗约为0.03吨标准煤。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底子薄、基础差,不得不选择一条大量引进外资、承接制造业转移、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发展路径。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中都是以规模扩张为主,甚至在目前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时,也存在着求规模、求数量、求产值的倾向,时有生产耗能与发展质量不相匹配的问题出现。因此,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数量式发展,向以效益提升为主的质量式发展转变,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差距、逐步降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的首要任务。
  
  (二)产业结构急需升级
  
  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会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下降,控制重点高能耗产业的规模和能源利用效率,可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加工组装为主,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各类设备、整机生产等产品制造是耗能的主要部分。其中,电子真空器件、光电源、印制电路板、信息化学材料、光纤光缆等细分领域耗能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急需向集成电路、液晶面板、关键元器件、电子装备等附加值高、能耗水平较低的环节延伸,通过调整国际分工定位来促进能耗下降。
  
  (三)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在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或生产过程的重复,单位产品或产值资源消耗会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出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小企业数量占比较高,部分企业生产技术或工艺较为落后,高耗能设备数量众多、能源利用率较低。以电子工业窑炉为例,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共有工业炉窑3万余台,占整个行业能耗的1/3,但其热效率多数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能效差距接近50%,严重影响能耗水平降低。因此,只有加强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能耗问题。
  
  四、力推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节能降耗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能源消耗增长率已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10年能源消耗量增长率约为2%,低于“十一五”期间9%的平均能耗增长率。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不断集约化、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会随之下降,“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拐点有望到来。为加速其到来,电子信息制造业应着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能源消耗会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下降,控制重点高能耗产业的规模和能源利用效率,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要确保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积极推动彩电行业转型和平板产业发展;淘汰高能耗、低技术产品,逐步淘汰电真空器件、电子化学材料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落后的生产能力,加快发展无污染、环保型基础元器件和关键材料;支持电源电子、光伏材料等电子新材料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并不断向产业链顶端转移;改进产业引进方式,培育自身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生产能源效率。
  
  (二)改造技术设备,提高产业能效水平
  
  针对半导体制造行业、印刷电路板行业、电子化学材料等重点污染行业,以“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等重大项目为依托,提升工艺技术水平,逐步淘汰行业中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装置和技术设备,特别要对电子工业炉窑进行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要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业节能环保指标体系,逐步建立重点行业或企业节能减排监控制度。
  
  (三)规范行业管理,助力产业有序发展
  
  对能耗较高的电子材料或电子元器件产业,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发布节能技术和产品设备指导目录,推动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和落后生产工艺、技术,推广大型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等有效做法,推进行业内部整合。引导地方政府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一哄而上和市场恶性竞争。
  
  (四)推进绿色制造,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强调“源头控制”、“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发展模式。建设产业绿色发展技术支持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节能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研发。针对各行业特点,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和能效标准体系。提升低碳环保电子产品的标准和检测水平,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